配资官网大全 小米汽车: 我没变秃, 也变强了
配资官网大全
如今的小米汽车颇有点一拳超人中琦玉的感觉,强得可怕。
6月26日,此前充满争议的小米YU7正式上市,十八个小时内,这款新车的锁单量就超过了24万辆。并且在经历了上市后的首个周末后,YU7的订单还在快速增长。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则表示,YU7上市72小时,新车均店新增锁单800至900辆,锁单率高达75%至80%。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也在6月30日发文称,锁单远超预期。
24万辆,这是一个极为夸张的数字。
去年3月,小米推出首款产品SU7时,24小时锁单量大约为8万辆,YU7 18小时的锁单量就达到了SU7的3倍以上。同时回顾过去十余年的中国汽车市场,相当一部分二线豪华品牌从始至终没有触及到24万辆的年销量,近十年风生水起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中,也仅有理想和零跑触及到24万辆的年销量。
爆火的YU7再次将小米汽车和雷军捧上神坛,在YU7上市后的第二天,小米港股一度上涨至61.45港元,创下近期的新高。
和去年的SU7相比,YU7上市前的掀起了更多波澜。5月中旬,雷军一直在微博上为YU7预热,其中大部分海报都出现了采用“宝石绿”配色的YU7车型,至5月23日YU7正式亮相前,法拉利中国在其官方社交媒体上发文为皮耶罗·法拉利(Piero Ferrari),并配上老爷子专属的绿色Purosangue图片。
由于YU7和心有灵犀的造型设计,YU7也被戏称为“法拉米”,和Purosangue的心有灵犀不仅让YU7一亮相就充满了话题,还让法拉利久违地登上热搜。
前有SU7“保时米”,后有YU7“法拉米”,小米现有的两款产品的造型总是充满话题。争议之下,小米打向汽车行业的“前两拳”不仅掀起了轩然大波,爆单的销量也让不少友商老板夜不能寐。
尽管实现了销量爆表,但从配置定义、产品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看,YU7上体现了很多SU7所不具备的特质,这也在佐证小米汽车仍处于高速进步之中。
SU7虽然成功,但它的配置定义存在相当明显的瑕疵。2024年,中国纯电汽车开始迈入了全面800V的时代,小鹏、极氪等多款新品,均全系标配800V电气架构。而小米SU7的标准版和Pro版车型,均采用了400V的电气架构。
在当年3月上市时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考虑到时至今日小米SU7仍有相当一部分订单尚未交付,且小米似乎并没有对SU7进行改款的打算。那么在800V全面开花,900V、1000V架构都开始逐步出现的当下,SU7中配和低配车型还会继续沿用400V架构,这显得有一些落后于时代。
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,很有可能是小米汽车在当时错误预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迭代速度,在电气架构这方面,并没有留够应对未来竞争的冗余。
这一现象也体现在智驾方面,作为汽车领域的“新军”,让小米一开始就在智驾领域追上华为、小鹏等领先企业并不现实,但基于小米的投入,其智驾系统的表现,应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以OTA的形式实现逐步的进化。
但智驾的问题出现在硬件上。在SU7标准版上,小米仅配备了算力相对较低的Orin N系列芯片,且并没有配备激光雷达,这也就意味着SU7标准版车型未来迭代高阶智驾的能力会相对更弱。
虽然国内全民智驾的浪潮在2025年伊始掀起,但实际上在20万元以上的纯电汽车市场,早已是全民智驾的“汪洋大海”。蔚来、小鹏、极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早已在旗下产品上标配了高算力单元,即便受制于各种因素智驾迭代较慢的特斯拉,其Model 3和Model Y也均具备迭代FSD的硬件。
而此前曾采用纯视觉和低算力芯片的理想,也在今年全面迭代了L系列产品,实现全系激光雷达的标配。并且今年开始,一批15万元左右的产品都开始标配了Orin X芯片,这更显得采用Orin N的SU7标准版有些落后于时代。
客观来说,抛开营销的优势,SU7产品本身更多的亮点还是在于造型、智舱、人车家等领域,且部分可玩性较高的选配也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痛点、痒点,但在电气架构、智驾等方面的定义上,小米显然是低估了后续市场的迭代速度。
同时SU7更像是一款基于“对标”思路开发出的产品,在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配置上,并没有太多的与众不同,作为品牌的首发车型,SU7在上市时缺乏了一些独有且明显领先的核心技术和配置。
换言之,抛开造型和品牌光环,在SU7上有的核心配置,在其他品牌产品上也同样能找到,不同的是小米泼天的流量,让这些产品点被更多的放大,信息差造成了看似领先或先进的效果。
但到了YU7,SU7上的各种优点几乎都被一脉相承,但不同的是,YU7上有了更多先发或独有的配置。相比于SU7两个版本的智驾,YU7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,在主要竞品仍在堆积Orin芯片的时候,YU7率先采用了更新且更强的Thor系列芯片(不过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或许也意味着SU7标准版后续智驾迭代的困难)。同样的YU7也不再使用400V电气架构,而是全系标配了800V电气架构。
此外,YU7领先于宝马,率先在量产车上应用了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(宝马和小米的显示是基于投影,而阿维塔的远端屏是真的屏幕)。
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,YU7座舱并没有采用当下主流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(也是SU7同款),而是出人意料的应用了消费级的骁龙8 GEN3芯片。其好处在骁龙8 GEN3作为当前移动设备的旗舰芯片,CPU单核性能比8295P提升35%,AI算力更是达到后者的2.3倍。缺点在于,消费级的芯片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,远不如车规级芯片。
不过,小米宣称,通过车规级封装工艺改进,成功解决了消费级芯片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,实现了"性能-成本-可靠性"的平衡,且不论小米的车规级封装工艺改进是否真的奏效,但和一大批使用8295P的友商相比,YU7的确做出的能够改变体验的差异化。
相比于技术上有些和友商同质化的SU7,YU7有了更多差异化的尝试,同时在细节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。譬如SU7的中控台上用于安装支架的螺丝孔,YU7上增加了20W的无线充电模块,苹果用户可联动手机支架充电,不用再单独拉线。
说完小米汽车为什么更强,再来说说小米汽车为什么“没有秃”。
近期的汽车市场,确实有些乏善可陈。在极致的内卷当中,相当一部分中国车企,都将目光放在了三排座大空间家用SUV,新推出或即将推出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理想i8、乐道L60、问界M8、领克900、深蓝S09等,即便是小鹏G7这样的五座产品,也志在用更大的空间来吸引家庭用户。
而YU7却采用了和法拉利FUV相似的造型,起后排空间在这一种大三排或大空间五座产品中并不具备优势。此外,SU7这样的运动型轿车不同,中国市场上采用溜背或者相对低趴设计的SUV从来都不是热销产品,无论是大众的多款Coupe SUV还是造型有些胜似的马自达CX-4都没有在中国汽车市场掀起过大的波澜。
在孙少军的72小时快报中也指出,YU7的客户画像为22~35岁,虽然较SU7有所增大,但也是以95后和年轻家庭为主。
不过就和强到无敌的琦玉老师一样,如今坚持悦己、坚持运动的小米也许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“变秃,变油腻”。
YU7上市前,网上已然出现了小米下一款三排座SUV车型的谍照,这款被称为YU9的SUV使用了当前大三排SUV必备的增程动力总成,伪装车相对方正、霸气的造型,也让网友们在保时米、法拉米之后,增加了对于“年轻人第一台揽胜”或“凯雷米”的期待。
“去年和今年都是年轻人在抢配资官网大全,明年YU9出来一群中年男人也要疯抢;现在是爸爸妈妈给儿子、女儿抢,明年是儿子、女儿帮爸爸抢。”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。
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